第(1/3)页 神圣教会分为三派。 世俗教会、骑士团、审判庭。 前者职能最多,因而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职责,发挥着包括‘居委会’‘街道办’‘宣传部’之类的作用。 罗马神圣教会的信徒数量众多,可以说,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,其道德标准是靠着宗教信仰来维持的。 虽然宗教一定程度的压低了生产力和阻挡了社会进步、阶级改革,但如果用得好,它也能维系社会稳定。 如果没有教会这根深入社会各个层级的触须,罗马皇室的影响力就无法深入社会的最底层。 罗马人自己并不觉得教会管得多是一件坏事,恰恰相反,他们相当追捧教会。 甚至,还发展出了名为应援团的体制,多了一大群的单推人。 早在几百年前,教会就发现了‘爱抖露’的力量。 虽然主可以凝聚所有人的信仰,但一神教存在一个弊端……或者说是天然的缺点。 因为人类不是常情的生物,哪怕嘴上念叨着主至高无上,内心却还是认为自己距离主的距离太遥远。 他们会逐渐移情别,教会根本无法阻止人们各自定制偶像的念头,于是崇拜历史名人和活着的名流也成了一种社会潮流。 这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群体,彼此之间免不了互相撕逼。 后来神圣教会的某一位红衣大主教一拍脑袋,既然这群人这么喜欢搞流行和个人崇拜,那干脆我们教会自己推出企划案,整一个官方制定的偶像得了。 于是,为了平息信徒之间的纷争,几位少女毅然挺身而出,选择成为偶像。 这便是近现代化后有关于圣女这一职位的大规模调整。 不同的圣女能够承担各自辖区的宣传职责,同时吸纳信徒的注意,在全国范围内辐射出影响力,支持者们自发形成应援团,开始发展出了‘我推的圣女’这一亚文化,而它的繁荣速度很快就达到了出圈级别。 每一位圣女从见习到正式上任,这都是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内部选拔,虽然不是商业运作,但底层逻辑是一致的。 圣女无一例外性格突出,人美声甜,符合大众审美,往往比迪妮妮公主还要有特色。 圣女们,既是教会的招牌,又是教会的摇钱树。 很难想象神圣教会居然会把唱诗班派出去给圣女搞個人演唱会。 事实上不仅有个人演唱会,也有各种周边,包括手办、唱片、签名本、传记、代言等等一系列的商业运作。 何止是赚麻了,简直是赚麻了。 当然,圣女的商业运作模式也根据自己的方针来调整,并不会一致,偶像这东西若是太过于同质化反而会造成泛滥。 喜欢唱歌的就去搞演唱会;走明星路线的就去拍电影……还有天生神秘加持的,譬如柯蒂莉亚这种,随便散散步都能找到失踪文物的,基本上常年霸榜新闻热搜。 毋庸置疑,圣女就是罗马的流量密码和顶流明星。 她们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。 而当同一个辖区里同时出现两位圣女,通常来说,谁人气低谁尴尬。 花都圣路易斯大教堂,一间顶层的私室内,花朵装饰点缀着房间,从窗口能俯瞰大半的城区。 铺着柔软垫子的座椅上,一名有着湛蓝长发的年轻女子叹息:“罗婕麽麽,你能不能不要再晃来晃去了,我看的都头晕了。” 一名明显年纪更大一些的修女回过头看了眼说话的女子:“你怎么这么懒散,能不能稍微紧张一些,端庄一些?” 第(1/3)页